《方案》把保障群众温暖过冬放在第 一位,坚决反对为了冬季清洁取暖而搞“一刀切”,符合因地制宜、多元施策的改革原则,凸显了维护群众利益的民本意识,值得点赞。大气污染治理禁止“一刀切”,体现了管理部门和企业依法治污、精准治污、科学治污的科学理念和丰富实践,其积极效果值得期待。
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-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》日前发布,要求京津冀及周边秋冬季pm2.5平均浓度须同比下降4%,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6%。《方案》立足于产业结构、能源结构、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优化,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,强调标本兼治、综合施策,同时强化组织保障,严格监督执法,确保责任落实。
此次《方案》的突出特点是,重申坚决反对“一刀切”行为。《方案》中没有涉及强制性错峰生产、大范围停工停产等要求,坚决反对“一律关停”“先停再说”等敷衍应对做法,严格依法依规,做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工作。近年来,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,但改善成果还不稳固,尤其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期间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,pm2.5平均浓度是其他季节的2倍左右,重污染天数占全年90%以上。据预测分析,今年客观气候条件不容乐观,深入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大气污染综合治理,将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攻坚硬仗。
摈弃简单粗暴的“一刀切”管理方式,积极着手因地制宜科学施策,有一举多得的重要意义。首先,《方案》提出实施差异化应急管理,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——治污减排能力强的企业在重污染期间可不采取减排措施,治污减排能力弱的企业会有更严格的减排限 制。这既是对治污先进企业的鼓励,也是对相对落后企业的鞭策,提高了企业对治污减排的积极性,推动企业从结构调整和内部深度治理角度重点治“本”,促进重点行业加快升级改造进程,全面减少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。
其次,《方案》在保障农村居民清洁取暖和温暖过冬方面,强调宜电则电、宜气则气、宜煤则煤、宜热则热,要求在新的取暖方式没有稳定供应前,原有取暖设施不予拆除。清洁取暖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改善空气质量的关键举措,对降低pm2.5浓度的贡献率达1/3以上。推进冬季清洁取暖是重大的民生工程、民心工程,但以往一些地方为了“绝对减排”而大搞“一刀切”,严重影响了群众供暖,损害了群众利益。《方案》把保障群众温暖过冬放在第 一位,坚决反对为了冬季清洁取暖而搞“一刀切”,符合因地制宜、多元施策的改革原则,凸显了维护群众利益的民本意识,值得点赞。
再次,《方案》提出不强制要求达标电厂治理“白色烟羽”,体现了从实际出发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,以及不搞“面子”工程,不做表面文章的工作作风。烟气排放遇到低温,形成大量凝结水滴对光线产生折射、散射,形成视觉上的“白色烟羽”,其污染物浓度很低。一些地方进行“烟羽治理”,主要是通过改变烟气温度、湿度,从视觉上消除烟气颜色,对控制污染物排放作用不大,反而增加能耗,间接增加污染物排放。
实际上,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治理大气污染的行动已经提前开始。北京市加大对本市和外埠高排放货车管控力度,9月底前全天禁止外埠国三柴油货车在六环路及以内道路通行。天津港从5 月 1 日起提前三个月,不再接收汽运煤集港,全部改由铁路集港;河北省上半年开展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监督检查 245 次,对 16家 不合格单位进行停业整治……大气污染治理禁止“一刀切”,体现了管理部门和企业依法治污、精准治污、科学治污的科学理念和丰富实践,其积极效果值得期待。
来源:北京青年报 作者:金雨红
编辑:徐萍萍